按着鼠标说“购买到杭州的火车票”,屏幕立刻切换到12306网站的购票页面;“我要听黄梅戏”,话音刚落,电脑里便跳出一系列黄梅戏曲目;说声“叮咚叮咚,我回来了”,家里的灯自动打开,空调启动,客厅里响起你喜欢的音乐……
听得懂方言的聪明鼠标,能即时将语音转为文字的智能语音速记本,支持中文对英、日、韩、法、西班牙语离线即时互译的翻译机,自带纠错评分功能的智能钢琴,智能导诊机器人……在中国声谷,每天都有这样的“黑科技”产品迭代、问世。这个工信部和安徽省共建的全国唯一定位于语言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目前已聚集170家人工智能企业,跟进在谈的人工智能细分领域项目超过200个。
从2012年的一个园区设想到跻身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第一方阵,中国声谷仅用了5年。2016年,中国声谷产值达327亿元,比上年增长44.1%,2017年预计产值超过500亿元。根据今年1月初其发布的未来7年发展规划,到2020年力争实现营业收入1000亿元,到2025年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互联网产品用户将达15亿户。
“一个基础研究支撑、核心技术引领、产品市场化应用的开放的产业生态体系,是中国声谷的特点,也是其做大做强的底气所在。”中国声谷办公室主任阚伟告诉记者。
这种开放的生态体系,在龙头企业科大讯飞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方面深耕18年的科大讯飞,2017年首次上榜《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50大最聪明企业,名列全球第六,其领先的智能语音技术与机器实时翻译技术被高度肯定。2015年,科大讯飞面向全球发布AIUI人工智能交互界面,率先实现共享和开放;去年又成立全国首个AI大学,上线3个月吸引万余名开发者。
“大创客”带动“小创客”。目前,中国声谷以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为平台,围绕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重点应用领域,吸引了一大批小微企业。
强化基础研究是中国声谷的另一步重棋。再过两三个月,中科大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将搬入位于中国声谷核心区块的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
实验室博士后刘海峰说:“硬件设备发展的局限,限制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而我们所做的就是充分挖掘、研究人脑神经元的工作机理,将来以更低的功耗带动超大数量级的运算。”
“这是下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设想,中国声谷要抢占这一技术浪潮的风口。”阚伟说,随着越来越多的研发机构进驻声谷,做强前瞻性基础研究,声谷将会有更多的产业布局、更好的产品落地。
抢占风口,传递“最强音”
走进中国声谷,看到各种能听会说甚至可以思考理解的聪明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深深感受到:世界在变!“互联网+”时代正进入新的“人工智能+”时代!
2017年被业界认为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爆发元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如何把握战略窗口期?中国声谷的崛起,让我们看到一个传统农业大省抢占风口、做实做强的决心和魄力。
在新机遇面前,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智能语音龙头企业坚持聚焦核心技术引领,科大讯飞研发投入连续5年占销售收入25%,同时坚持“应用才是硬道理”,致力于技术落地,在教育、医疗、智能交通、车载、家居等多领域广泛开展应用,为未来更大规模的爆发做好准备。
而政府的大胆布局更体现了一种开放。安徽省政府在体制、机制、政策等各方面使出大招,集全省资源建设中国声谷。去年9月,安徽发布专项支持政策,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2017年至2020年,省政府每年安排2亿元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扶持资金,合肥市也每年拿出6亿元资金跟进。为助推企业产品走向市场,安徽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声谷实现3000万台(款、套)产品推广应用目标,建成10个左右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养老、智慧产业小镇等示范应用项目,在省内、省外建成50个中国声谷智能体验中心(馆、广场)。
在新的国际人工智能竞争格局下,信心坚定步伐有力的安徽未来有望发出最强“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