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
|
|
信息搜索 |
|
|
|
|
|
|
|
|
|
六种失眠类型和基因有关 | 新闻来源: 点击数:2768 更新时间:2018-01-02 14:11:12 收藏此页 |
|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像珍妮弗和她母亲这样的患者,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失眠症患者。他们是新近被定义的人群,他们缺少一种一般人先天就具有的“舒适基因”,这种基因用来帮助人们更容易入睡。
通常来说,一般人睡下去就会感到温暖和放松,从而在15分钟内入睡,而某些人仿佛对这些感觉天然免疫。他们的基因正好相反,他们会持续保持精神警醒的状态。这种基因使正常、长期的睡眠成为奢望,造成睡眠状态时断时续。
缺乏“舒适基因”意味着失眠者可能会更加努力地让自己感到舒服,他们会在床上用品上大做文章,或不断寻找舒服的睡姿,不过这些往往收效甚微。
还有一种失眠基因,让一些人在凌晨时分容易反复惊醒,或者因为一些轻微的干扰就再难睡着,这些患者可能在凌晨4点就起床开始了新的一天,但他们往往在下午4点就完全耗尽了精力。珍妮弗承认自己时常会感到精力衰竭,但又不能让这些问题影响到工作。
日本筑波大学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联合科研团队于2016年11月2日宣布,他们通过小鼠实验发现了两种能够控制睡眠及觉醒的遗传基因。具体成果已刊载在英国知名科学杂志《Nature》的电子版上。本次成果有助于探明睡眠和觉醒之间相互切换的机制,对研发睡眠障碍的新型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 筑波大学国际联合睡眠医科学研究机构教授柳泽正史所带领的团队完成了相关实验。他们制作出脑神经细胞等位置存在多种突变的小鼠,用以调查这些突变对睡眠的影响。研究发现,Sik3基因发生突变的小鼠,其睡眠时间会大幅增加,清醒时间相对减少。而NALCN基因存在突变的小鼠,快速眼动睡眠(程度较浅的睡眠)时间会大幅减少。 健康人士在入睡后,会先进入深度非快速眼动睡眠(能够让大脑充分休息的睡眠模式),快速眼动睡眠(身体处于休息状态,大脑仍在活动)与非快速眼动睡眠多次交替出现后,人才会醒来。本次实验证实,Sik3基因或能够决定非快速眼动睡眠时间的需求量,而NALCN基因则与睡眠结束存在着关联性。 | 总页数:1 第 1 页 | |
| 上一篇:基因决定睡眠时间? 下一篇:世界睡眠日:脑电波窥视睡眠的奥秘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