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接触过运动手环、电子血压计等设备,来满足健康或者是娱乐的需求。但是有一款产品,不需要通过直接身体接触,只要放在枕头下面,在你休息的时间,对你的心率和呼吸进行监测,就能预测疾病和管理健康。
基于无创生物传感的智慧医疗技术,经过5年的技术储备和研发,智想医疗在2014年8月与中科院深圳先进院联合成立广州中科新知科技有限公司,同为智想医疗集团旗下的还有睿思生命和睿芯科技。在采访过程中,中科新知CEO庞志强告诉亿欧,集团在成立之初,便确立了2个方向,一个是慢病,一个则是肿瘤。
中科新知负责的是慢病管理方向,无扰、连续地采集并绘制用户的心率、呼吸、体动、睡眠等生命体征数据曲线,建立个性化健康模型,提供个人专属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警,协助用户实现全生命周期的自我健康管理。
——“重新定义监护仪”——
心晓就是中科新知在2014年推出的一款产品,在2015年产品内测阶段曾受邀参展北京科技周主场。据庞志强介绍,经过几年时间的完善,心晓在产品形态以及内部算法的模型上都较以往有了更多的完善。采样频率达到1700次,每年可基于连续长周期监测到的体征大数据,出1份年度报告、4份季度报告、52份周报告、365份单次报告。
心晓曾被称为“健康谷歌”,在2015年美国CES国际消费电子展览会上,某国际医疗器械巨头工程师评论心晓为“重新定义了监护仪”。而在今年5月中旬,心晓首次出现在第77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向更多还不了解它的人,展示如何通过连续生命体征数据的采集,完成心梗、猝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预警和早筛。
“东西太新,没人知道它是干什么的”庞志强告诉亿欧,经过去年一年时间的测试,发现用户群中对产品认知度较高的还是医院里的专业人士和热爱科技的年轻人士较多,今年可能换种策略,让更多用户如亚健康人群知道。
——“健康谷歌”怎么实现——
一块被动传感器组成的信号采集板通过一根细小的数据线连接运算盒子,数据通过云端传输到APP端,很简单的一个流程便实现了生命体征数据的监测和记录。庞志强拿出APP演示时,发现其母亲绑定账号有实时数据在线,“一般这个时候我不会给我妈打电话,因为通过心率和呼吸等数据可以知道她已经躺在床上午休了”庞志强说。
即使不在家人身边,只要有建立数据链接,就能看到对方实时的体征数据,并且通过长期的连续监测,心脑血管疾病、身体不舒服的原因都能提前预知;同时通过前期问题排除,确认真实的原因后,系统能够给到最适合你自己的解决方案,将你的生活方式调整到最佳。
未来不排除心晓会采取向用户提供解决方案,从中收取服务费的盈利模式,但目前还是以销售硬件设备为主。庞志强告诉亿欧,去年已经有近百万元的营收,预计今年能实现盈利,公司正准备A+轮融资,用于市场和渠道的建设。
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是24小时,正常情况下,每个人1/3的时间用来睡眠,并且睡眠期间的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可测量性好,心晓产品很好地借助这一优势,能在睡眠期间完成生命体征的监控。
在“治未病”的理念指导下,遵循健康医学的新模式,以提高人体系统稳态水平为目标,以大数据为基础,聚焦人对外源性物质的适应过程中功能状态的变化,从而实现生命体征控制到个体状态的动态调整。
——真正的人工智能是个体化——
庞志强说:“现阶段中科新知最大的核心壁垒和项目难点都在大数据基数和算法模型上,因为只有数据基数足够大的时候,提供的解决方案才会更精准;同时,个人体征数据的实时连续监测的核心方向是建立个人数据模型,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中科新知作为美的健康云生态圈中主要合作伙伴之一,负责睡眠健康数据监测的数据入口,共同完成从数据采集、健康评估、健康方案跟踪和反馈的闭环管理。
美的中央研究院健康管理研究所所长张智表示,美的与中科新知的相遇因为缘分,达成合作是基于对“真正的人工智能是个体化,未来的疾病是可以预测”理念的认同。他同时表示,中科新知是与美的健康生态圈合作项目中落地速度最快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