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的: 关键字:   
首页新闻中心 最新资讯《柳叶刀》:中印精神类疾病境况堪忧
新闻中心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柳叶刀》:中印精神类疾病境况堪忧
新闻来源:    点击数:3008    更新时间:2016-05-23 16:34:30    收藏此页

    如今,健康成了被人们日益看重的问题,其中心理健康也被愈加重视起来。如今生活工作节奏越来越快,这无疑加大了人们的心理压力。近年来,国内外多项调查显示,我国人群精神疾病患病率逐年升高。2009年6月,国际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的对中国四省6万多名成年人的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中国成年人群约有1.73亿人患有不同类型的精神障碍。
    “中国和印度的精神类疾病患者人数是世界同类疾患总数的1/3,比发达国家的患者总和还多,但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能得到有效治疗。”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杂志刊登的最新报告披露,两个人口大国在精神类疾病方面存在惊人的医疗缺口;专家警示称,这种局面在未来数十年间恐怕还会加剧恶化,印度的境况尤为令人担忧。
    香港《南华早报》19日报道说,过去10年间,中印两国患有精神、神经性疾病患者总数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中国只有不到6%的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印度只有约1/10的患者能够得到有效帮助。
    研究人员认为,造成精神类疾病巨大医疗缺口的因素包括很多方面。首先,中印目前均缺乏专业的精神健康专家、患者就医困难,这种状况在乡村地区尤为突出。报告的主要作者之一、美国埃默里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迈克尔·菲利普斯表示,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明显精神失调症状的患者得不到诊断,更不要说接受治疗。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同类疾病的就医比例超过70%。其次,两国相关财政投入有限。有统计显示,中印两国在精神健康领域的国家医疗预算投入均不足1%。美国在该领域投入的医疗预算约为6%,德国和法国达10%以上。除医疗资源和国家投入不足,文化观念和社会不平等也影响精神类疾病患者的就医。比如,不少人将罹患精神类疾病视为“耻辱”,而且,这类疾病还影响就业机会和社会经济地位,这些因素均导致患者“讳疾忌医”。
    尽管中印两国近年来推行不少有利于精神类疾病患者的政策,但这些进步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研究人员建议,两国可借助传统医学或养生学从业者的力量弥补医疗缺口,比如培训中医和瑜伽师参与疾病的诊断和辅助治疗。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徐凯文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柳叶刀》的数据有一定道理。2005年中国精神障碍发病率是17.5%,即2.48亿中国人患有精神障碍。鉴于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所以这个绝对数值非常大。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并不是世界上精神疾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美国的精神疾病发病率是26.4%,远高于中国和印度。
    徐凯文指出,中国精神疾病发病率的迅速增长和近年来西方文化的影响有一定关系。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精神疾病发病率只有1.12%,可以说中国经济的腾飞和精神疾病患者的快速增长几乎同步。社会运转速度加快、实际劳动时间延长、科技进步引发的全球性焦虑,例如互联网和手机的发明使得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失去界限,往往下班后还在处理工作,还有对金钱、物质的过度追求,都成为当今社会精神疾病发病率持续提高的重要原因。徐凯文说,春季和秋冬之交一般是精神类疾病发病率较高的时期,但现在这种季节性的特点呈越来越不明显的趋势,因为精神障碍的总体发病率持续上升。此外,环境对人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影响。
    徐凯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中国的心理专业人员仍然十分匮乏。全国精神科医生只有约2万名,所占人口比例非常低。事实上,如抑郁症等大量的轻性精神疾病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更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人员。要解决中国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走西方那样单纯依赖药物治疗的道路,而更需要加强预防,提升心理健康服务,尤其注重塑造更为和谐美好的社会与家庭环境。
   

心理障碍有4个先兆


  睡眠障碍


  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或不能入睡,日夜颠倒。与正常人的失眠不同,心理不健康的人失眠无明显原因,不主动求医,常连续数日,虽彻夜不眠,次日仍毫无倦意,甚至精力旺盛。


  记忆障碍


  表现为记忆减退,尤其以近期记忆减退为主,经常丢三落四,刚做过的事转身即忘。


  过分敏感多疑


  对周围人的一言一行都特别敏感,如听到别人讲话,就怀疑是在议论自己;别人做事是针对自己。这种多疑与正常人多疑不同的是,虽经事实证实不存在,但仍坚信不移,无法说服。


  性格改变


  心理严重不健康的人早期可出现性格改变,如原来乐观、善于交际的外向的人,逐渐变得独处、淡漠,原本内向的人更加内向。


  5句话助你减压


  1.痛苦是件好事。


  它会提醒你用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不妨用快乐原则来指导生活。


  2.麻烦是生活的恩赐。


  因为我们从困境中学到的东西比从成功中学到的更多。


  3.做回自己,不必为别人来改变自己。


  即使你不会成为爱因斯坦,没有模特的魅力,但是你仍可以受人尊重,被人喜爱。


  4.挑战使生活变得刺激而有趣,解决难题后的人最快乐。


  不要希望生活变得太容易。


  5.快不快乐是我们选择的。


  情绪好坏不是别人强加的,而是我们自己选择的。


  妈妈最贴心发小唤真纯


  晚辈有活力玩伴益身心


  健康人生需要八种朋友


  现代社会中,想交个朋友不难,难的是交到真正能愉悦身心的朋友。美国《预防》杂志刊文称,人一生需要交好下面8种朋友,他们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健康、幸福。《生命时报》就此采访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学胡佩诚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心理学系副主任赵静波教授,请他们告诉大家如何维持这些友情。


  志同道合的朋友


  你们可能为同一项事业艰苦奋斗过,也可能有共同的价值观。在你沮丧时,这类朋友能倾听你、理解你,并为你提供建议,他们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


  妈妈


  俗话说,母子连心。母亲是我们人生的指路人、避风港,也是好朋友。在困难时,妈妈的一句话或许能抵过父亲的好几句教诲。


  儿时的发小


  他们了解你和你的家人,能和你一起回忆童年的美好。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格林斯伯勒分校社会学教授丽贝卡·亚当斯说,不论身在何处,他们都能帮你找回最纯真的自我。


  比你年轻的朋友


  研究表明,分享心得能获取无与伦比的快乐。跟年轻朋友分享人生经验,也能让你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这种感受。此外,年轻人多半精力充沛,对新事物的接纳度高,多跟他们交流,也能让你避免与社会脱节。


  新交的朋友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很容易形成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新朋友不仅能将我们带进一个新圈子,了解新事物,碰撞出精彩的火花,还能扩充人脉,获得机遇。


  自己


  著名作家周国平曾写道:“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谁是你的朋友?’他回答:‘另一个自我。’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自己。缺了这个朋友,一个人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热闹而已,实际上他是很空虚的。”


  伴侣的朋友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临床心理学教授肯尼斯·伦纳德发现,与配偶的朋友保持联系,是让婚姻“保鲜”的好助手。夫妻双方各自的朋友圈是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对方的朋友做朋友,能帮你更好地了解配偶的动向和心情,更有利于矛盾的解决。


  能一块锻炼的朋友


  人都有惰性,尤其是上班族。美国康涅狄格大学一项研究显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帮人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交个爱运动又乐观开朗的朋友,能把你从沙发里“揪”出去,有益身心健康。


总页数:1  第  1    页 

上一篇:肾好不好看3点就能知道   下一篇:音乐成功的秘诀:越和谐越受欢迎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体感音乐-音药 ♥ 专注心身医学-沉浸式音乐康复模式-体感音波治疗系统-睡眠治疗系统解决方案 © 2005-2016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110372号
邮件:hsk360@163.com 电话:+86 0755-25115581 13570880178 18926764561 传真:+86 0755-25115581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留学人员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坪山同乐社区)B栋2楼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