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共卫生杂志》近期刊载了一项新研究,表明听一场音乐会可有效缓解压力。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与伦敦帝国学院医学系研究人员、对117名准备去听音乐会的成年人展开实验。
首先,研究人员在音乐会开始前提取了这些人的唾液样本,并在音乐会进行60分钟后进行再次提取。实验分析表明,60分钟后,这117名观众的咬肌有所放松,且皮质醇水平普遍降低。实验结果并不受年龄、对音乐的了解等因素的影响。这一结果说明,听音乐会确实能够放松心情、舒缓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以听音乐作为情绪自我保健(emotional self-care)的方式之一,人们对这样的做法习以为常,也不需太多思索,外国的那个著名的音乐网站Spotify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于是提供了一套“心情”播放列表,从“焦虑的歌”到“跑过欢笑之田”等,不一而足。
音乐对人的“疗愈效果”可谓众所皆知,亚里士多德曾说音乐是净化情绪的力量。今日的音乐疗法则始自二十世纪初,音乐家在英国医院间为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情绪与身体受创的军人演奏。现在这种疗法已经得到临床量化研究的支持,成为一种体制内的保健方法,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对情绪失调的青少年或遭遇低潮的成人,音乐疗法就跟传统治疗一样有效。而治疗师使用的其中一种方式便是于正在演奏或谱写的音乐之中,引导患者透过聆听音乐的经验,理出他们的所想、所感。
那么我们戴上耳机好像也可视为这个疗程的“自我引导版本”?尽管听着灵魂歌后Aretha Franklin飘飘然、哼着Adele营造出分手的气氛,都让人感觉很好,但听音乐是否也可能有害心理健康?芬兰Jyv-skyl大学音乐系博士候选人Emily Carlson近期的研究值得参考。
这份研究用像是“当我对某人感到生气,我听音乐来表现自己的愤怒”这样的问题,询问123位参与者听音乐的习惯,并使用另一位共同研究者开发的量表,显示人们使用七种情绪调节策略的倾向,其中人们最常用来对付负面情绪的三种策略是:“转移”(diversion)、“安慰”(solace)、“排出”(discharge)。音乐在转移策略中使人从负面想法与感受里分心、在安慰策略中为悲伤或困境寻找舒缓与理解、在排出策略中释放怒气或悲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