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超过80万人死于自杀,相当于每40秒就有一个人死于自杀。发现身边的人有自杀念头,应该怎么办?
你身边是否有朋友发出这样的感叹:我想结束生命,活着太痛苦了;我是别人的累赘和负担……此时要警惕了,也许此时他/她已有自杀的想法。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超过80万人死于自杀,相当于每40秒就有一个人死于自杀,自杀已成为全球15岁-29岁年龄组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今年的主题是“共同努力,预防自杀”。在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等联合举办的世界预防自杀日主题宣传活动暨“携手相伴,走出低谷——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心理健康促进”论坛上,与会专家发出倡议,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要加强心理康复,促进心理健康,增强心理免疫力,预防自杀,守护生命。
发现这四个危险信号要留心
自杀是遗传、心理、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也与创伤和丧失有关。自杀者群体存在极大的异质性,导致他们采取自行动的原因往往是独特、复杂且多方面的。
不过,自杀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作为子女、父母、朋友、同事、邻居,当身边人出现以下四个危险信号时,一定要注意了:
1.言语信号:直接或者间接表达自杀想法,如“我想结束生命,活着太痛苦了,我是别人的累赘和负担,没有我别人会过得更好,没有人能帮助我,我坚持不下去了等”;
2.行为信号:与人道别,将珍贵的东西送人,与他人关系疏远,回避与人交流,过量饮酒或药物滥用,伤害自己的行为等;
3.情绪信号:如绝望、焦虑、抑郁、失控感、愤怒、内疚、孤独、悲伤、无助等;
4.负性应激事件:特别是人、事、物或愿望的丧失类事件。
发现身边的人有自杀念头,应该怎么办?北京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杨甫德提醒,此时应向处于痛苦中的身边人传递共情和关爱,冷静、耐心倾听他们的感受;认可他们表露出的情感,不要评判也不要试图说服他们改变感受,让他们相信可以获得帮助,并鼓励他们寻求帮助。“如果你认为他们当时自杀的危险性很高,去除自杀危险物品,不要让其独处,要立即陪他们去心理卫生服务机构或医院接受评估和治疗。”
倾述、运动,也可大哭一场
生活中学习的烦恼、工作不称心、恋情受挫、家务事的繁琐等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烦恼。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部分人出现压力过大、焦虑、躁郁等情绪。调查发现,在新冠疫情期间,我国人群精神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30%-35%,其中焦虑的发生率最高。如果长期处于不良心理状态,可能会发展为心理疾病,从而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
杨甫德表示,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学习客观评价自己、接受自己,才能在遇到压力时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遇到不良情绪时,不妨试着向亲人、朋友倾诉自己的烦恼、委屈等。如果觉得不合适,可通过写日记或找心理咨询师,来宣泄不良的情绪,也可以通过慢而深的呼吸方式,来消除紧张、降低兴奋水平,使情绪逐渐稳定下来。
同时,要养成规律的运动习惯,不仅强身健体,还可以改善情绪,增加个体自信心。耗氧运动(如跑步、疾走、游泳、骑车等)是一种改变恶劣心情的有效方法。建议每星期坚持运动3-5次,每次至少20分钟。
“或者大哭一场,哭是自我心理保护的一种措施,它可以释放不良情绪产生出的能量,是解除紧张、烦恼、痛苦的好方法。许多人哭一场过后,痛苦、悲伤的心情就会减少许多。短时间的痛哭是释放不良情绪最好的方法,是心理保健的有效措施。”杨甫德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