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音乐有宫、商、角、徵、羽五个音为基础组成的调式。还有带有清角或变宫的六声调式,更有带清角与清羽;变宫与变徵或清角与变宫的七声调式。调式领域比西方音乐复杂丰富的多。中国音乐有十二律。中国古代音乐中使用的十二个绝对音高,其间是半音关系,称为十二律。他们的音名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西周时期的黄钟律为350-370赫兹,有专家持反对意见,并根据出土的曾后乙编钟测音发现,以大c为512赫兹为主调,证明黄钟在c调附近。
根据唐代的遗留的玉尺计算管律,黄钟接近现在小字一组的e,而宋代以上古铁尺为律,算得黄钟却在e#音,元朝,明两代根据记载黄钟基本在小字一组的d音处。如果黄钟为小字一组c,则中国古代十二律和西洋音乐十二绝对音高的对应关系为: 黄钟_大吕_太簇_夹钟_姑冼_钟吕_蕤宾_林钟_夷则_南吕_无射_应钟。 _c1___#c1__d1___降e1__e1___f1___#f1__g1___降a1__a1___降b1__b1其中排在奇数位置的黄钟、太簇……称为六律,排在偶数位置的大吕、夹钟……称为六吕,所以十二律又统称“律吕”。西方音乐也不是Do-Re-Mi-Fa-So-La-Ti七个音,西方音乐一般也有十二个音。
二十世纪有微分音的探索,半音再分成四分之一,六分之一或者八分之一音,那样音的数量就更多了。上面谈的是抽象的音高,具体到现实中音高有音色,力度,音量等维度,比如二胡和琵琶,吉他和小提琴演奏同样的音高,表现力是完全不同的。抽象的音高材料本身中西方没有很大差别。但如何使用这些材料差别就比较大了。就像同样是石头木头,中国能盖起故宫,法国能盖凡尔赛宫,英国能盖威斯敏斯特教堂。这种差别的根源在于审美,在于文化,不在材料本身。中国人自古追求和谐,中正,淡泊……音乐也是如此,以五声音阶为基础,不强调尖锐的半音,不突出不协和的三全音,旋律婉转流畅,行云流水,飘逸灵动……
中国古代的音乐有宫、商、角、徵、羽五个音为基础组成的调式。还有带有清角或变宫的六声调式,更有带清角与清羽;变宫与变徵或清角与变宫的七声调式。调式领域比西方音乐复杂丰富的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