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音乐是现代人常见的休闲方式,人们通过听音乐放松心情、减轻压力、抒发情感。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像“调味品”,但对有些人来说,音乐是治愈疾病的“良药”。
北京回龙观医院康复科艺术行为治疗中心音乐治疗师向尹誉霏《生命时报》记者介绍,音乐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是近十年来才兴起的,它不仅能帮助精神疾病患者改善临床症状,还在无痛分娩和新生儿、老年人、特殊儿童、神经康复、监狱、职场、亚健康等领域有着独特功效,应用十分广泛。
音乐能起到类似于“药物作用”的四种效应:心理效应,人的情绪、认知跟着音乐变化;生理效应,音乐能引发全脑反应,从而影响人的免疫系统、内分泌、神经递质释放等;社会效应,当我们与他人分享音乐时,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得到促进;审美效应,音乐之美作为生命中的积极资源可以唤起生存信念。
音乐治疗有许多方式,主要分四类:聆听体验,如让治疗对象谈论聆听音乐后的感受、描述想象的画面等;再创造,如通过唱歌、打节奏的方式改善协调能力和注意力;即兴演奏,演奏简单的乐器与他人进行互动;音乐创作,如改写歌词、即兴歌唱。
那是不是只要听音乐、唱歌,我们就能给自己治疗呢?尹誉霏说,在专业的音乐治疗过程中,治疗师需要评估患者的病症及严重程度,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定下治疗目标,治疗师必须非常清楚音乐能给治疗对象带来什么改变,这和随意地听音乐有本质区别。除了音乐本身的作用,治疗师与治疗对象之间的关系与配合尤为重要。“治疗师知道如何用音乐烘托氛围,”尹誉霏举例说,“我曾治疗过一个患‘恶劣心境障碍’的患者,当时选择的治疗方法是歌曲创作,他唱自己写的歌,我弹琴伴奏。其中有一段患者情绪较为激动,表达有些吃力,我就用和声烘托给他支持并鼓励他表达。唱完后,患者哭了很久,他觉得那一刻他把憋了几年的情绪发泄出来了。”
音乐虽好,但并非什么病都能治。如精神分裂症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音乐治疗作为辅助;对于焦虑症、神经衰弱患者来说,音乐治疗也需配合药物治疗,但其改善症状的效果很好,可以进行深入的治疗;而对于压力大的年轻人、亚健康的中青年、退休的老年群体,只要对音乐有兴趣,都可以通过音乐治疗来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创伤或使自己心灵得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