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像一张破碎的脸。难以开口道再见,就让一切走远……”在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空间不大却堆满各式乐器的音乐治疗室里,几个患者在音乐治疗师们的引导下一字一句,吐字艰难地跟唱着。
众所周知,音乐能唤起人们对美好的向往,也是能陶冶情操、抒发情绪的一种有效方式。而在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音乐成为了治疗病人的良药。
指导专家 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康复部音乐治疗师 余康轮
记者 朱志安 通讯员 黄黎锋
音乐治疗师懂医又懂乐
音乐治疗是通过语言发音康复的技术,主要包括了旋律发音治疗、主题语言刺激、节奏性语言提示、嘴部运动练习、治疗性演唱。
而音乐治疗师也是有一定要求,首先要懂钢琴或吉他即兴伴奏,可辅助引导病人演奏或演唱,以达到具体的治疗目的,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医学知识。
据了解,音乐治疗在国外是一门发展得比较成熟的边缘学科,但是在国内是近几年刚刚发展起来的,真正了解这个行业的人并不多。而把音乐全面运用在康复治疗上的人,在国内更是寥寥无几。据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康复部主任刘四文介绍,2009年他带队专门赴德国、瑞士学习,借鉴国外音乐治疗在医院(特别是康复中心)开展的模式及经验,才有了在国内开设音乐治疗室的探索。
让失语患者重新与世界沟通
很久以前就有人注意到,有些重度失语症的患者能哼出流行歌曲,有时也能偶然发出字音。音调在认知过程中扮演着暗示性的角色,右脑的参与解释了患者为何能激起熟悉的旋律乐曲。在实践中,有些患者可以在音乐治疗师的引导下,按照旋律、跟着节奏哼出、唱出歌曲以及相应的歌词。如果严格按照音乐音调治疗法去训练患者,那么这些患者就有可能能够很好地运用他们所记住的熟悉的歌曲、旋律,回忆起相应的歌词。经过训练一段时间后便可以说出只言片语。
两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使赵先生大脑严重受损,一句话也不会说。医生推荐他做音乐治疗,一开始,赵先生完全不信任这个治疗,表现得极度烦躁。治疗师让他做什么,他都厌恶地挥挥手表示拒绝,让他发声,他光做口型不出声。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赵先生才被动地“牙牙学语”,最终音乐不仅抚平了他烦躁的心,更让他逐渐恢复了说话的能力。这正是音乐治疗所带来的影响,同时也是音乐治疗量化达到的成效。
红歌是唤起初衷的钥匙
在康复治疗中,治疗师会先了解每名患者以前的爱好和喜好的歌曲名称,然后按照训练的需要、要求,选择相应的歌曲以及所应教示的词语,结合日常生活交流中的常用词,从曲调——歌词——词语反复予以刺激,加深患者的印象和理解,从而提高患者对词的听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每当选唱到《我的祖国》、《我的中国心》、《浏阳河》、《闪闪红星》、《兄弟姐妹》等歌曲时,脑卒中后出现言语功能障碍的老刘都会随着节奏轻轻的点头,甚至会流泪。
余康轮解释,支配言语功能的左半脑因受创或疾病造成功能退化甚至丧失后,利用右半脑的抽象及感受的功能,通过音乐旋律的调动,从而训练左半脑的功能逐渐的恢复。在训练的过程后期,音乐治疗师甚至会把歌曲的旋律抽调,直接利用节奏让患者进行歌词的唱读,使其言语的功能得到恢复。
对于治疗歌曲的选择,2011年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的音乐治疗师余康轮解释,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很多家喻户晓的歌曲,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大多数都会唱那些歌曲,印象极深,因此,年龄较长的病人更倾向于红歌或当年的革命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