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医师协会等单位向社会公布了覆盖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主要核心城市的“2015全国睡眠指数报告”。调查显示,河南人睡眠指数居全国第10位,比较合格,但也有三成多人是“入睡困难户”。
国人失眠三原因:工作,钱,爱情
“2015中国睡眠指数”显示,2014年22%的中国人存在严重的睡眠问题,而2015年这一比例上升为31.2%。国人失眠常与工作相关(56.2%),第二是操心金钱,第三位则是为爱情辗转难眠。
“从医院精神科接诊的患者来看,有睡眠缺乏症状的人占80%以上。”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州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于海亭介绍,睡眠的时间足够(6~8小时),对自我的睡眠感到满足和舒服,醒来没有疲乏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睡眠。
熬夜四件事: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影、加班
“2015全国睡眠指数报告”中调查发现,2015年中国人熬夜的比例达到22.2%。其中男人比女人更爱熬夜,年纪越小越爱熬夜,大家熬夜四大原因依次为:上网聊天、玩游戏、看影视剧、加班。
失眠症是睡眠障碍症的一种,主要包含两种类型:一是入睡困难,需要超过2小时时间才能入睡;二是早醒或睡眠过程中有一点动静就容易惊醒,醒来后很难再入睡。
失眠者是因为睡得迟或醒得早等各种病理性元素导致睡眠时间较短。而睡眠缺乏者不仅包含这部分患者,还包含那些主观上不愿意睡觉的人。
“可以这么来理解,失眠症是一个纯精神学概念,而睡眠缺乏症则还包含社会学因素,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及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分不开,他们不过12点就是不愿意上床睡觉。”
十大职业中,公务员睡得最好
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为“健康心理,良好睡眠”。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睡眠异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中途易醒且难以再次入睡,有时甚至通宵不眠。
同样是失眠,但原因截然不同。例如,睡眠环境不好、不良生活习惯、突发事件引发情绪失控等原因。其中,心理精神障碍是失眠首位原因,约占失眠的46%。于海亭介绍,睡眠问题与其他精神疾病常常互为因果。睡眠不足会引起抑郁症、焦虑症等,而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也多伴有失眠症状,对于这部分失眠者,得先从抑郁症和焦虑症着手做治疗。
根据“2015中国睡眠指数”显示,十大职业中,睡眠指数得分从高到低排名依次是公务员、销售、金融从业者、蓝领、教师、广告/公关人、企业高管、医务人员、IT从业者、媒体人。各职业的睡眠指数得分都有所上升,但媒体人连续两年睡眠指数得分垫底。医务人员成为2015年最爱失眠的职业。过半的医生和护士经常出现失眠、入睡困难、早醒等睡眠障碍。
事实上,不仅是媒体人和医生,睡眠障碍问题已经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
晚上睡得少 白天怎么补觉?
双层玻璃窗+遮光窗帘 营造深夜环境
现代人睡得越来越迟,许多年轻人凌晨一两点前不舍得睡觉。还有许多人喜欢在夜深人静时工作,而白天睡觉。
“对于那些因为工作不得不熬夜的人,如需要三班倒的人群,熬夜后最重要的补救措施就是补觉,并且保证充足的补睡时间。”
在现在这个社会,一味强调让人早点睡觉可能不现实,有没有补救措施?白天怎么补觉最有利健康?
于海亭的建议是尽量在白天睡觉时,营造一个夜晚的环境。具体来讲就是:安静+漆黑。
所以如果你需要经常上夜班或熬夜,最好将卧室里的窗户换成双层玻璃的,并将窗帘换成遮光窗帘。白天补觉时,关上窗户、拉好窗帘。
睡眠指数前十名
青海 河北 辽宁 湖南 四川 江苏 陕西 广东 山东 河南
睡眠报告
有啥新发现?
发现一 睡眠指数 稳步上升
发现二 熬夜人数 明显增多
2013年,每100个中国人中有14个人过了24点还不睡觉,2015年增加到了22个,熬夜的人数明显增多。
发现三 女性首次比男性睡得好
2015年,女性的睡眠指数为67.1,男性为66.2,女性睡眠得分首次超过男性。
相关链接:失眠怎么办?
首先,良好的睡眠习惯与氛围,是预防失眠的基本途径。如:良好的作息时间;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常锻炼身体;避免咖啡因、烟酒;睡前按摩、放松、热水浴或饮用热牛奶或草药茶;睡前不要看电视或者玩手机等。
其次,采取心理训练。自我暗示:“加油!今晚准能睡好”,给自己解压的自我暗示是导向快速睡眠的方法之一。
冥想行为,也有助于防止失眠。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冥想七天而悟道成佛,此后,冥想成为佛教一种重要的修行方式。冥想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冥想包括一系列复杂的情绪和注意调节训练。行为角度包括身体放松、呼吸调节、注意聚焦三个阶段行为的综合过程。心理体验角度通过自我调控练习,让个体获得宁静和专注,让人体产生一种心理幸福感。
还可以去专科咨询。失眠是一种病症,就一定有明确的或潜在的病因与诱因,应该去医院相应科室让医师帮你分析和筛查失眠的原因,判断睡眠质量,为治疗提供指导。
认知行为治疗,是非药物治疗失眠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认知疗法,改变对睡眠的错误观念和态度。睡眠强调的是质量不是躺在床上的时间。有些失眠患者害怕睡不着,晚上即使不困也要早早上床,把睡眠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这种做法不可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