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神经学家研究发现,酒精并不是像以前认为的那样在肝脏中氧化,而是直接在大脑中氧化。因此,大脑中负责协调、记忆和控制情绪的部分会受到影响。而且,在完全停止饮酒后,降解仍在继续。
导致协调功能紊乱
当人喝下一杯葡萄酒或啤酒时,进入人体的乙醇会被乙醇脱氢酶氧化为乙醛。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它又被转化为乙酸,然后被排出体外。如果酶含量不足,则ALD2基因将控制分泌,乙醛就会累积,从而导致严重的宿醉。
直到最近,人们一直认为,乙醇在肝脏中分解,然后随着血液流动,分解产物进入大脑。但美国神经学家通过观察酗酒的老鼠,发现了另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可以解释醉酒行为模式。
科学家们在小脑中发现了高活性的乙醛脱氢酶,小脑是大脑中负责协调功能的部分。他们是通过研究11个老鼠大脑切片和3个人类样本获得这些数据的。此外,研究人员还记录到活鼠小脑中乙酸的出现,这些老鼠被按每公斤体重1克的比率给予了少量的酒精。而在ALD2基因被剔除的啮齿动物身上,大脑中的乙酸含量要低得多,因此,摄入酒精后基本上并未出现协调问题。
研究人员指出,酒精既可以在肝脏中分解,也可以在大脑中分解。如果在肝脏中分解,那么分解产物,包括乙酸,会通过血液进入大脑。但研究人员推测,乙醇比乙酸和乙醛(乙醇分解的中间产物)更有可能突破血脑屏障。
这篇论文的作者提出,乙醇可以克服血脑屏障——血液循环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生理“过滤器”,直接进入大脑,并在那里转化成乙酸,导致协调功能的紊乱。如果没有乙醛脱氢酶,就不会出现醉酒。科学家们暂时还没有完全弄清乙醇分解的机制,但他们认为它是主要因素,因为乙醛——酒精中毒的罪魁祸首——更难进入大脑。
损害大脑整体运作
除了协调功能外,酒精还会损害记忆中枢和整个大脑的运作,尤其是经常喝酒的人。这是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们得出的结论。
他们对30年来医疗服务机构所收集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他们关注的是40岁以上每周至少喝一瓶啤酒,即摄入大约140克酒精的人群。除了关于健康、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信息外,科学家们还掌握了他们大脑的核磁共振照相。
在第二阶段,研究人员从统计数据中随机抽取研究了550名志愿者的信息,并让他们参加了一些认知能力测试。在随后的5年里,志愿者们又接受了几次测试。之后,科学家们分析了所有的信息。
事实证明,每周摄入超过140克的酒精对大脑功能有负面影响。与不喝酒的同龄人不同,饮酒者的海马体更“疏松”,这片区域负责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并处理有关周围环境的空间信息。此外,他们的大脑其他部位也萎缩了,包括双侧大脑半球白质。结果,每周喝一瓶以上啤酒的志愿者在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方面的表现普遍更差,能说出的以相同字母开头的单词也更少。情况还会逐年恶化。
大多数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对爱喝酒者来说,这种衰退进程速度更快。
此外,据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人员发现,老年时期过量饮酒有患痴呆症的危险。青少年大量饮酒也很危险,会减少新皮质的体积,该物质负责感官知觉、执行运动指令以及有意识的思维和言语,还会减慢脑白质的发育。所有这些都将抑制思维能力。
可能造成长期影响
据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研究人员发现,酒精会在喝酒后的一个半月内持续损害大脑。受影响最严重的是连接大脑两个半球的胼胝体以及控制记忆和情绪形成的海马体。
科学家们在六周里,通过核磁共振成像观察了因过量饮酒而入院的男性志愿者的大脑变化。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滴酒未沾,但脑白质中神经细胞的退化并没有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