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的: 关键字:   
首页新闻中心 最新资讯了解自杀背后的真相,才能真正地预防!
新闻中心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了解自杀背后的真相,才能真正地预防!
新闻来源:    点击数:1943    更新时间:2020-09-14 10:34:24    收藏此页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发布的数据,全球每年有80万以上的人死于自杀,平均每40秒就有1个人死于自杀。也就是说,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会经历因亲友自杀带来的痛苦和严重影响。




“世界预防自杀日”的设立就是为了提高全球大众对自杀行为的了解,增强人们对不良生活事件的应对能力,加强识别、预防可能引发自杀的危险因素。




但很明显,可能是“自杀”这个话题太沉重了,也可能是越来越频发的名人、明星自杀事件让大众已经比较麻木了,在“世界预防自杀日”已经宣传了13年的今天,绝大部分人对自杀仍存在很多误解,甚至因为误解而对自杀者进行道德评价、辱骂。




01


自杀背后的心理活动




自杀是指个体蓄意或自愿以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多见于抑郁症、双相障碍、物质滥用及其它行为成瘾、进食障碍、精神分裂症及人格障碍的患者中。




其中,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行为是最常见的,而双相障碍患者自杀时,也往往处于重度抑郁发作;




而在单纯的进食障碍患者中,厌食症患者更容易出现自杀行为;




而在成瘾疾病方面,如果成瘾患者认为自己康复无望,走投无路,又不想拖累家人,比如网络赌博成瘾的患者在欠下巨额赌债时,也会萌发自杀的念头。其实,这些患者往往已经由于成瘾疾病而继发了重度抑郁症。




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出现幻听,尤其是有命令性幻听(如命令他们自杀的时候)时,最容易出现自杀行为。虽然在这种情况下,精神分裂症患者丧失了自知力,但从客观上也属于广义上的自杀行为。




很多人看到一些关于自杀的新闻事件时,总是本能地“站着说话不腰痛”。




比如前不久发生的湖大研究生殉情自杀,很多人谴责他没有责任心、辜负家人及好心人的期待和帮助,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点击回看:湖大硕士生跳江殉情,为什么有勇气战胜贫困的命运,却败给了爱情?




还比如,2019年发生的“上海17岁男孩跳桥”事件,男孩因与母亲在车内发生口角,打开车门从桥上纵身跃下。很多网友指责17岁男孩“内心太脆弱了”、“现在的小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就是差”。





(相关媒体报道截图)



总而言之,很多网友的认知是这样的:




对比起大灾大难,他们遇到的那些挫折算得上什么?何至于自杀?




他们自杀时,怎么就不想想把自己养育大的父母?




其实,所谓感情受挫、亲子吵架只是一条导火索,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在之前已经遭受过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心理障碍,情绪早已濒临崩溃。




他们的情绪长期处于压抑、低落中,很容易陷入负性情绪所驱动的负性单向思维,甚至是灾难化思维中。思维的性质与情绪往往是一致的,这是基本的心理活动规律。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遭受过心理创伤,只是与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相比,我们所遭受的心理创伤相对较少,程度较轻。




而当我们的创伤被激活,情绪不好时,脑子里也会忍不住从负面的角度去解读事件,容易把事态想得太糟糕、钻牛角尖,甚至作出一些不理性的决定。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健康群体的这种体验并不频繁,随着情绪平复下来之后,往往就恢复理性了,思维也变得正性起来。




而有严重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是长期处于这种状态,这是非常痛苦的,而且会让他们的心理临界点不断降低。




当他们再次遇到一些应激事件,即使这个事件在外人看来不算严重,但其大量相关的心理创伤很容易被激活,引发强烈的负性情绪,甚至萌发与世界决绝的去意。




所以,从客观上来说, 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确实较差,但差的背后是有原因的,是有大量创伤的。如果我们也经历患者所经历的一切,可能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一样差,我们没有资格对别人评头论足。




不过,大部分有严重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一开始对死亡还是抱着一些恐惧的,可能一边考虑自杀的方式,但也一边考虑自杀对身边亲友的伤害,犹豫不决。




但当他们内心的心理创伤不断累积,感觉活着的痛苦大于死亡的恐惧时,他们便会采取自杀的行为,认为这是解决自己和他人痛苦最好的方法。




如果受到一些不良风气、扭曲观念的影响,或者因一些社会文化元素中的示范作用,有的青少年患者甚至认为自杀是勇敢的、很酷的行为。




网络畅销书《人间失格》的作者太宰治是一名双相障碍的患者,他最后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很多看了这本书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常崇拜太宰治,认为他写出了自己的心声,认为他的自杀是勇敢的,令人敬佩的壮举。





(太宰治,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认知是非常危险的,下一步可能就是效仿。所以我们建议青少年不宜阅读此类书籍。




还有不少人会语带指责地问,“他们自杀的时候,怎么没有考虑到父母呢?”




患者长期罹患精神心理障碍,肯定会给其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和精神痛苦的,所以有部分患者认为自己的离去对家人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家人长痛不如短痛。




再加上如果不是家中独生子,他们会想自己逝世后,父母还可以依靠其它子女,很快便能从悲伤中走出来。




其次,也要意识到部分患者曾遭受过来自原生家庭的叠加性的心理创伤。在临床中,我们发现很多患者都曾遭受过来自原生家庭的创伤,其父母盲目、无知的教育方式曾对他们造成过巨大伤害,这是令孩子患上精神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所以,有部分患者对于父母、亲人是冷漠的,甚至是痛恨的。他们自杀时不但不会想到父母,甚至可能会想到自杀后父母悔恨终身,有一种报仇的快感。




另外,“扩大性自杀”也应该引起重视,产后抑郁症患者及经济压力大的成年男性群体最容易出现这种自杀行为。他们不愿再活下去,但又担心自己死后另一半和孩子在世间受苦,便带着他们一起离开人世。




这虽然是一种朴素的爱,但也是一种盲目、愚昧的爱,任何人都无权剥夺他人生存的权利。

总页数:1  第  1    页 

上一篇:音药的魅力(听五音,调五脏)   下一篇:世界预防自杀日:自杀前常有10个信号,一定要重视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体感音乐-音药 ♥ 专注心身医学-沉浸式音乐康复模式-体感音波治疗系统-睡眠治疗系统解决方案 © 2005-2016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110372号
邮件:hsk360@163.com 电话:+86 0755-25115581 13570880178 18926764561 传真:+86 0755-25115581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留学人员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坪山同乐社区)B栋2楼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