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的: 关键字:   
首页新闻中心 最新资讯论《黄帝内经》“动静结合”的养生原则
新闻中心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论《黄帝内经》“动静结合”的养生原则
新闻来源:    点击数:3075    更新时间:2019-12-25 10:17:20    收藏此页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全面总结秦汉以前医学成就的,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医学著作。《内经》从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针灸方药、养生预防等各方面对养生和健康作了全面系统地阐述。纵观全书,涉及地理、哲学、天文学、季候、风水、历法、阴阳、养生学、心理学等各个门类,不愧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奇书。养生是指人类为了自身生存和健康长寿,根据生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进行的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的一切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内经》在谈到人们如何“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时明确指出,要“和于术数”,此即《内经》主张的“动静结合”的养生原则。动和静,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动静合一,动中包含着静,静中蕴涵着动。人体生命活动始终保持着动静和谐的状态,维持着动静对立统一的整体性。《黄帝内经》从“形神合一”的生命观出发,力主以“静”养神、以“动”养形、动静结合以调养生命的养生原则。


一、动和静的辩证关系 

生命体的发展变化,始终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自身更新状态中。动为健,静为康,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结合,刚柔相济,二者相辅相成,从而保证了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功能。《易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刚柔者,立本者也。”(1)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的变化,无不是阴阳相互对应的作用,在阴阳交错的往来中,阴退阳进,阳隐阴显,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生化不息。王夫之《周易外传》云:“动静互涵,以为万变之宗。”(2)辩证法认为,孤阳不生,独阴不长。故阴阳互涵互根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法则,也是生命活动的真谛。《思问录》谓:“太极动而生阳,动之动也;静而生阴,动之静也。”又谓“方动即静,方静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3)朱熹亦明确指出:“静者,养动之根,动者所以行其静”。动与静互为其根,无静不能动,无动不能静,阴静之中已有阳动之根,阳动之中自有阴静之理,说明动与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古代哲学认为,既无绝对之静,亦无绝对之动。动不等于动而无静,静亦不等于静止,而是动中包含着静,静中又蕴伏着动,动静相互为用,才促进了生命体的发生与发展和运动变化。

事物在平衡、安静的状态下,其内部运动变化并未停止,当运动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平衡就要破坏而呈现出新的生灭变化。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言:“岐伯曰:成则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帝曰:有期乎?岐伯曰“不生不化,静之期也。帝曰:不生不化乎?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志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4)这里清楚地论述了动和静的辨证关系,并指出了升降出入是宇宙万物自身变化的普遍规律。人体生命活动也正是合理地顺应万物的自然之性。周述官说:“人身,阴阳也;阴阳,动静也,动静合一,气血和畅,百病不生,乃得尽期天年。”(5)由此可见,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诊断和治疗、预防保健等,都可以用生命体的动静对立统一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指导实践。 paper51.com

从生理而言,阴形主静,是人体的营养物质的根源;阳化气主动,是人体的运动原动力。形属阴主静,代表物质结构,是生命的基础;气属阳主动,代表生理功能,是生命力的反映。具体的脏腑功能亦是如此,例如:心属火,主动;肾属水,主静。只有“水火既济”“心肾相交”,人体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实际上,人体有关饮食的吸收、运化,水液的环流代谢,气血的循环贯注,化物的传导排泄,其物质和功能的相互转化等,都是在机体内脏功能动静运动协调之下完成的。因此,保持适当的动静协调状态,才能促进和提高机体内部的“吐故纳新”的活动,使各器官充满活力,从而推迟各器官的衰老进程。


《黄帝内经》认为,动静相宜,既是自然界运动的形式,也是人体运动的形式。动可养形,静可养神,形神共养,生命活动才能统一协调。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和支配万物的自然规律一样,都可以用动静对立统一的观点来认识和对待。《素问·六微旨大论》指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6)《素问·至真要大论》等又指出“清净则生化治”及“静则神藏”。这说明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都是新陈代谢所必需的。养生必需顺乎机体“动”与“静”的特性,以精神和形体的动静相宜来调节生理活动。


运动和静养是中国传统养生防病的重要原则。
总页数:1  第  1    页 

上一篇:劳逸适度,动静结合,养生如此简单!   下一篇:「本草音乐」——头痛与偏头痛的患者良药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体感音乐-音药 ♥ 专注心身医学-沉浸式音乐康复模式-体感音波治疗系统-睡眠治疗系统解决方案 © 2005-2016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110372号
邮件:hsk360@163.com 电话:+86 0755-25115581 13570880178 18926764561 传真:+86 0755-25115581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留学人员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坪山同乐社区)B栋2楼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