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来,音乐作品一直都在找寻与受众的关联,无论是情感投射、鸡汤歌词、洗脑旋律等内容方向,还是媒体发布、渠道露出等营销方向,都存在着名叫“受众选择”的那一层窗户纸。慢慢吃饭,好好睡觉,静静品尝“音药”的味道!
很久以来,音乐一直是人们生活的背景,是陪衬,普罗大众除了听觉之外的感官几乎与音乐绝缘,音乐原本是人们在劳动中创造的平民艺术,却随着历史逐渐被搬进庙堂。流行音乐的诞生让音乐有了一次历史性的回归,可流行音乐的流传却在信息爆炸的当下陷入种种套路。正如音乐的正确交涉,应该是我们人类主动提出需求,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负责满足我们不同的需求,故也就有多种多样的音乐配合着人类的需求诞生。
证明好音乐是会吸引受众主动成为它的一部分,“生活在音乐里”不再是个浪漫的远方,而是一种“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惊喜与慰藉。
音乐的声音越调越大,同时我的心灵也被他一遍又一遍的蹂躏、践踏,直到我还喘息着最后一口气,两眼无光,身体乏力,连呼吸都觉得是一种累赘。没错,每次听后,总是感到心情极度低落,前往地狱的悲情弥漫于整个世界。那一刻,虽有一丝不甘心,仍然想要在现实世界中找回自己的主动权,却是无可奈何,任凭心灵沉沦下去,身体也就慢慢丧失了意识。
这种全新的音乐宣发切入点,像一颗柔软的子弹,打在受众最敏感的心灵深处,音乐成为了永远无法忘怀的回忆,与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场景和画面牢牢地捆绑在一起,不再是陪衬,而是记忆的本体。
生活之所以珍贵,在于你明明在生活却不自知,而等到你反应过来,一切都无法复制。音乐其实也是转瞬即逝的产物,同一首歌,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听到的感受都不相同。或许音乐从业者们的痛点便是与受众的生活产生绝对的必然联系,那么与其隔山打牛一般地借助各种渠道来推广,不如直接了当地走进受众的生活场景,用行动让音乐发生。
沉浸于音乐中耽于心灵的交错并非是好事,同时也不见得会对未来有多少帮助,所以我将其形容为毒药,这种理智和欲望战斗的过程,会让你对于这件事更加具有坚定的信心,一旦你战胜不了它,就会认为它可能是正确的,甚至是不可动摇的,它在心中的地位一天天升高,不知不觉就会成为其的奴隶。突然有一天理智喊来了援兵,请求再次向欲望发动进攻,我却慵懒地靠在床上,告诉他没事的,我们已经很熟了,他不会对我怎么样的,理智便骂了一声昏君气愤地离开。从那开始,专心陷于这种令你上瘾的感觉,在已经拥有整个身体的前提下,进一步占据了心灵的所有光亮地方,之后,我就彻底没有任何不顺从的意愿了。
沉浸音药实验室(tiganyiny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