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乐代药,不是空穴来风。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有五音应五脏之说。古乐中的“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对应人体中“脾、肺、肝、心、肾”五脏。医者通过人体“怒、喜、忧、悲、恐”五种情志活动,找到病症,再对患者进行治疗。古人不但早有“以乐代药”的认识,还有“乐在药先”一说。音乐的药理作用为人所识后,发现一些草木也可治病,就在“樂”字上面加了草字头,变成了“藥”,繁体字“樂”与“藥”,就只有一个草字头的区别。
近年我在森林公园晨跑,经常遇到一位老太太——她四季裙裾飞扬,一头迎风的银发倒像是妥帖的装饰。她通常骑车到山脚,然后拾阶登顶引吭高歌。高音也无惧,仿佛虬曲有骨力的老树,依旧颤巍巍饱含水分地生长。听人说老太太已年过70,前几年诊断出肺部有病,经常咳嗽,她坚持每天唱歌,唱了三年,人越来越精神不说,居然把病给唱没了。
音乐的治愈,其实不单单表现在生理。宗教改革运动领导者马丁·路德,在其著名的《宴会上的讲话》中曾谈道:“音乐一半是纪律,一半是教育大师,它使人变得更柔和、更温良、更端庄和更智慧……”
例如巴赫的赋格。一小段简单的音符,把它们换个音调重复一遍,再换个音调重复一遍。就像画了一条直线,移动一段位置再画一条,再画一条……然后来一条圆弧的延伸。真不知道该称他建筑师还是作曲家。然而就是这样,看似简单单调的直线、弧线、花纹,成就了高大宏伟的巨构。每次听巴赫的赋格,就感觉自己置身在辉煌的殿堂中,阳光透过高高的彩色玻璃窗照入,光柱下渺小的我,仿佛纯粹朝圣的人。音乐就有这样的内力,带人走出阴恻恻的心情。
望、闻、问、切之前,先让优伶唱两曲。知府听后,心情舒畅,病容也减了几分。秦景明然后出药方,很快医好了知府的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