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里·高果其
深圳商报记者 袁斯茹
中国的黄金周,也是全球科学界的诺奖周。在国庆期间,三个诺贝尔奖自然奖项陆续揭晓:北京时间10月1日下午5时30分,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10月2日下午5时45分,物理学奖揭晓;10月3日下午5时45分,化学奖揭晓。
此外,诺贝尔和平奖、经济学奖以及文学奖也将在10月12日前陆续颁布。
“引文桂冠奖”选出最具影响力研究员
谁会是最新的诺奖得主?“引文桂冠奖”是一个风向标。
9月20日,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宣布了其2018年度“引文桂冠奖”得主,17位来自美国、欧洲和亚洲的科研精英入选。
科睿唯安的分析师们每年都会对引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上的论文和引文数据进行分析,选出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化学和经济学界最具影响力的研究员。因此,“引文桂冠奖”也被称为“诺奖风向标”。自2002年首度颁布至今,已有46位该奖得主获得诺贝尔奖。
诺奖到底跟我有什么关系?
对于诺奖,大部分人常常面临三个拷问:诺奖跟我有何关系?我为什么要关注诺奖?诺奖得主们的发现到底有什么用?
回答这些问题,大约要从人和宇宙的关系开始讲起。其实,诺奖的颁布,每个人都可以是受益者。
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也实现了中国籍科学家诺贝尔科学奖零的突破。 青蒿素可以用来治疗疟疾。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大约32亿人,几乎占半数世界人口,处于罹患疟疾的危险之中。2013年,约有1.98亿例疟疾病例(不确定范围为1.24亿至2.83亿),和估计58.4万例疟疾死亡病例(不确定范围为36.7万人至75.5万人)。”有了青蒿素抗疟特效药,可以拯救千万疟疾感染者。
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比较冷门的分子机器设计与合成,三位获奖者实现了机器的微型化,从而使分子运动具有可控性。获奖者之一伯纳德·L·费林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感觉有点像100年前首次飞上天空的莱特兄弟,当时人们说,我们为什么会需要飞行的机器?”
2017年,大热门“引力波”众望所归,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大部分获得诺奖的科学发现,都要经过几十年时间和其他无数研究结果的验证。LIGO团队2015年首次探测到引力波,2017年就获奖。诺奖委员会说,因为引力波开启了未知世界。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重要推论。时间和空间会在质量面前弯曲,时空在伸展和压缩的过程中,会产生振动传播开来,这些振动就是引力波。2015年,两个黑洞互相碰撞,合并为一个更大的黑洞,发出引力波,跨越13亿光年的距离,被人类首次捕捉到。
引力波的发现到底有什么用?1865年,麦克斯韦提出电磁波概念的时候,人们也问过这个问题。后来,电磁波被用于通信、微波炉、遥控器等各方各面,连光都被证明是电磁波的一种。也许引力波的应用,也需要时间来回答。
诺奖得主说,最大变化是“喝的酒比以前贵了”
古人云:一诺千金,而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所鉴别出来的发现,价值远远超过千金。因为他们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甚至是人类本身。
作为科学界的顶级荣誉之一,诺贝尔奖给获奖者们带来了什么改变?对此,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罗伯特·格拉布斯告诉本报记者,诺奖给他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喝的酒比以前贵了”,至于工作,还是和以前一样继续做科研。
格拉布斯说,诺奖当然是对自己工作的极大肯定,但是大部分科学家做学术并不是为了赢得奖项。而且,是否得奖和研究领域也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