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的: 关键字:   
首页新闻中心 最新资讯音乐的“文化起源”VS “生物起源”
新闻中心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音乐的“文化起源”VS “生物起源”
新闻来源:    点击数:2126    更新时间:2019-06-18 18:04:33    收藏此页



双胞胎有同卵和异卵之分,同卵双胞胎(monozygotic)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图1,A左),共享一个胎盘,具有相同的基因,长相极其相似,很难分辨;异卵双胞胎(dizygotic)则由两个受精卵分别发育而成(图1,A右),各自有独立的胎盘,基因差别较大,不但长相各异,甚至连性别都可能不一样(龙凤胎)。双胞胎一般在同样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成长,教育、文化等外部因素高度一致,如果某项才能具有遗传基础,那么同卵双胞胎之间的相似性应该大于异卵双胞胎。


基于上述考虑,Drayna等人做了一个双胞胎实验,以研究人类对音高的感知能力与遗传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Drayna, 2001)。实验对象为136对同卵双胞胎和148对异卵双胞胎,这些双胞胎全为女性,这样可以进一步消除性别差异对实验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研究人员对这些双胞胎进行“走调测验(Distorted Tunes Test,DTT)”,让她们判断一些流行歌曲的旋律是否存在走调的情况(图1,B)。结果表明,同卵双胞胎之间的得分相关性为0.67,而异卵双胞胎为0.44。说明人们认知音高的能力具有遗传基础,该结果发表于2001年的《科学》。


“五音不全”与“乐盲”


说到走调,生活中有些人常常唱歌不着调,俗称“五音不全”。中国古代采用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对应“哆、来、咪、索、拉”五个唱名。由黄沾作曲的《沧海一声笑》就是这五个音组成的,五个音按顺序颠来倒去,表现了一番江湖气概。刚好生活中有些人乐感不强,唱歌不在调上,所以我们称之“五音不全”。五音不全可能是因为后天较少接触音乐,或者缺乏音乐训练。如果在从小接触音乐而且不乏训练的情况下,还存在五音不全,那可能就属于“乐盲(amusia)”(图2,A、B)。国内常把“amusia”译作“失歌症”,我本人更倾向于译成“乐盲”,借用色盲的概念。乐盲又分为“获得性乐盲(acquired amusia)”和“先天性乐盲(congenital amusia)”,前者由后天的脑损伤造成的,后者是天生的。


F. Gall在1825年提出,大脑的某个特定区域存在一个“音乐器官(musical organ)”,如果该区域受到损伤,可能会影响人的音乐才能 (Alossa and Castelli, 2009)。1865年,Jean-Baptiste Bouillaud首次描述了一系列因脑损伤而导致的音乐能力丧失案例。1890年前后,德国医师兼解剖学家August Knoblauch首次提出了一个音乐认知模型,并且创造了“amusia”这个词用以描述音乐才能不足的症状 (Johnson and Graziano, 2003)。这种因为后天的脑损伤而导致的音乐才能丧失,即获得性乐盲。获得性乐盲的存在表明,人的音乐才能,确实和大脑里某些特定区域相关,具有生理基础。


就在Drayna等人双胞胎实验发表的第二年,也就是2002年,来自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Peretz等人首次对先天性乐盲进行了报道。他们报道了一位叫做Monica的中年妇女,在识别旋律的音高变化时具有严重的缺陷,而她的听力、智力、记忆和语言能力都很正常,这种不足是先天的 (Peretz et al., 2002)。进一步研究表明,乐盲在人群中所占比例约为4% (Peretz et al., 2003)。而且乐盲具有可遗传性(图2,C),在乐盲先证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中有39%的人具有音乐认知缺陷,而这一比例在对照家庭中仅为3% (Peretz et al., 2007)。


色盲分红、绿、蓝等类型,乐盲也分“音高盲(pitch deaf amusia)”和“节拍盲(beat deaf amusia)”(在《音乐起源之谜(一)》里我把这两个词分别译作“音高乐盲”和“节拍乐盲”,后来想了想,干脆省掉“乐”字更简洁,便于同行间口头和书面交流)。音乐的旋律是一条时间线上一系列音高的节奏排列 (Cariani and Micheyl, 2012),所以音高和节奏是音乐的两个基本元素 (Platel et al., 1997; Krumhansl, 2000; Trainor and Unrau, 2012)。


顾名思义,音高盲是指一部分人在旋律的音高辨识上存在不足,这是最普遍的乐盲类型。研究表明,虽然音高盲不能很好的辨识音高,但是在音乐节奏的把握上却表现正常 (Phillips-Silver et al., 2013)。类似的,节拍盲的人群在节拍感知上存在缺陷 (Phillips-Silver et al., 2011; Palmer et al., 2014)。表明人脑对音高和节拍的认知有相对独立的过程。


乐盲人群对音乐的认知存在不足,唱歌也会跑调,通常不是通过旋律,而是通过歌词来辨识一首熟知的歌曲。也许有人迫不及待想知道自己是不是乐盲,虽然音乐认知领域有比较专业的检测方案,不过可以通过两个小例子大概试一下。87版西游记里有《女儿情》和《相见难别亦难》两首歌,两者歌词不同,旋律相同。乐盲者一般不能辨别它们具有相同的旋律,而只能通过歌词判断它们是两首不同的歌。另外,打开86版《红楼梦》第二十四集“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调到约第三分半钟,听听群芳入席就座的背景乐,然后再去听听《晴雯歌》,同样,乐盲者一般不能判断它们属于同一旋律。


音乐才能固然离不开先天的资质,不过也和后天对音乐的接触和训练有很大关系。所以,就算我们在上面两个例子里表现不佳,也不能说明我们就是乐盲。再者,就算我们是乐盲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乐盲人群在语言、智力等方面都是正常的。乐盲无非对生活会有一点小影响,不过可以破:少去KTV,去了的话尽量跟人合唱,独唱的话一定要把歌词大声喊出来,别哼,一哼就坏了。


另外,我不希望在科普“乐盲”这个概念的时候,给乐盲人群带来可能的社会歧视或心理压力。这里借用那个虽然老套,却富含哲理的小故事结束对乐盲的讨论:小黑羊夹杂在一群小白羊里,深受农夫歧视,一天,鹅毛大雪,羊群迷失,农夫极目远眺,远处那个小黑点令他喜出望外的同时,也使他无地自容。

总页数:1  第  1    页 

上一篇:《五音之谜》   下一篇:身心放松减压太空舱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体感音乐-音药 ♥ 专注心身医学-沉浸式音乐康复模式-体感音波治疗系统-睡眠治疗系统解决方案 © 2005-2016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110372号
邮件:hsk360@163.com 电话:+86 0755-25115581 13570880178 18926764561 传真:+86 0755-25115581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留学人员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坪山同乐社区)B栋2楼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