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的:
产品
新闻
下载
关键字:
首 页
关于我们
行业新闻
音疗产品
音疗资料
专家团队
视频中心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中心
最新资讯
为什么“抗抑郁药”=“安慰剂”=没有用?
新闻中心
最新资讯
音疗知识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请选择-
产品
新闻
下载
为什么“抗抑郁药”=“安慰剂”=没有用?
新闻来源: 点击数:47 更新时间:2021-01-11 12:51:33
收藏此页
我们先说说,为什么说抗抑郁药根本不可能治好抑郁症?这件事要从抗抑郁药的诞生说起。
抗抑郁药物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现的,但是当时发现这些药物可以缓解人们的抑郁症,完全是偶然性的。也就是说,这些药物能缓解抑郁症背后的原理,根本就没有人知道。
1965年,一位叫亚里克·科本的英国医生提出了一个理论,他说:那些药物能起作用,可能是因为增加了大脑中一种化学物质的水平,这种物质叫做“血清素”。注意,他说的是“可能是”,也就是说,这只是他的一个猜想。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有科学家就开始做实验验证这个猜想。他们故意降低实验参与者的血清素水平,观察他们是不是会变得抑郁。结果是:不会。这就说明,大脑中血清素的水平其实和抑郁症的关系并不明。
但是,当时世界上的各大制药公司,也注意到了“血清素”这个理论。虽然这个理论在医学上不一定站得住脚,但是制药公司觉得这个理论用来说服社会大众,效果应该不错。于是他们就聘请了自己的团队,开始研发相关的药物。
这个举动,改变了后来发生的一切。
到了20世纪90年代,相关的抗抑郁药就已经出现在市面上了。又过了20年,西方社会中已经到处都是抗抑郁药物。我可以给你列出一些最常见的抗抑郁药的名字:百忧解、帕罗西定、左洛复、怡诺思等等。对于那些被抑郁症困扰的人来说,这些名字你一定不陌生。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非常符合科学发展的故事——先有一个假设,然后有人实验失败,然后有人实验成功,证明了这个假设,最后人们把这个理论应用到了生活当中。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有一个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人就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厄文·基尔希(Irving Kirsch)教授。他做过一个重要的实验,让我们看到了事实的真相。
他把实验参与者分成三组:给第一组人吃了一种糖豆,但是告诉他们,你吃的是一种抗抑郁药;给第二组人吃的才是真正的抗抑郁药,而且如实告诉了他们;第三组人则是什么都没吃,既没吃药,也没吃糖豆。
你可能以为,那些吃糖豆的,肯定没有效果吧?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只要你能让他相信自己吃了抗抑郁药,哪怕他吃的是糖豆,也一样能有效。更不可思议的是,总体来看,真正的抗抑郁药的效果,没比糖豆好多少。
这是怎么回事呢?基尔希教授也非常想弄明白。于是,他带领团队进行了仔细的测算,看看那些化学药物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结果是:药物的作用只有25%,跟人体自然康复的效果,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换句话说,这个实验表明,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吃药或者不吃药,对抑郁症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更震惊的事情还在后头。有一次,基尔希教授有机会看到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一些内部材料。这些材料是一些抗抑郁药在研发的时候,原始的实验结果。
总页数:
1
第 1 页
上一篇:
音药丨聆听一种宁静
下一篇:
“音药”也是一种药……愈人愈己!
【刷新页面】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音药(藥)™ 沉浸式音乐治疗康复模式 - 体感音波治疗系统【官网】 © 2005-2016 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06528号-1
邮件:hsk360@163.com 电话:+86 0755-25115581 13570880178 18926764561 传真:+86 0755-25115581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坪山同乐社区)B栋4楼